開放沙頭角邁出「北都」建設重要一步? 文:文 武

行政長官林鄭月娥6月3日出席沙頭角碼頭開放儀式,見證沙頭角正式於節假日開放給旅行團的重要時刻。她更表示,開放沙頭角,是她去年十月公布的《北部都會區發展策略》踏出的重要一步,將會與深圳攜手合作,倡議綜合生態保育及生態康樂旅遊等發展。沙頭角直至回歸25年之際,才得以開放旅遊,令人唏噓,而政府直至今日才落實開放沙頭角禁區,也不能視為建設「北部都會區」邁出重要的一步。

沙頭角是港深邊境的一個很特別的地方,自1950年代以來,就被列為邊境禁區,除了本地的原居民,一般香港市民只有申請了禁區紙,才有可能前往當地,因而對於絕大多數市民來說,沙頭角具有神秘的面紗,市民不知道它的真實面貌,而沙頭角也並未跟隨着香港的發展而發展。

但是,另一方面,沙頭角又是最接近深圳的一個邊境鄉村,長期以來與深圳有緊密關係,受惠於改革開放和深圳的崛起。在1980年代,在深圳特區開始發展時,在絕大部分內地居民未能來港旅遊之時,沙頭角的「中英街」,一度成為內地居民感受香港資本主義的必到之處,絡繹不絕的內地遊客為沙頭角帶來豐厚的收益,為居民帶來實惠。

沙頭角就是這樣一個十分特別的地方,雖在香港轄區內,但長期處於禁區,未能受益於香港的發展,雖在深圳境外,卻跟隨開放改革的腳步,受到實惠。

沙頭角居民希望解除禁區限制,開放旅遊,搞活本地經濟,早已經不是近期的事了,早在回歸之初,當地居民已經向特區政府提出開放沙頭角碼頭和沙頭角墟,搞本地旅遊的訴求,早在2003年,當時葉劉淑儀仍為保安局局長之時,已經公開表明,認同沙頭角居民的訴求,將會很快開放沙頭角禁區,讓市區居民可以前往沙頭角及其周邊地區旅遊,體驗當地的客家村落文化和自然風景。

但是,這項承諾直至現在,在回歸25周年之際,才算落實。而且,也只是在周六、日和公共假期,才允許市民以參加旅遊團的方式前往。沙頭角經歷了20多年,才達成解除禁區的願望,實在令人感到唏噓。

特首林鄭月娥將開放沙頭角碼頭列入《北部都會區發展策略》,並將其視為落實北部都會區計劃的重要一步,這一步未免令人感到邁得太遲,也邁得太小。作為一個旅遊點,沙頭角吸引人的地方是保存得完好的客家自然村落風情,以及鄉郊地區保留完好的自然生態風光,這其實也是沙頭角未得合理開發使然。

發展「北部都會區」,不是要將新界北部地區建設成新的現代化都會區嗎?解除禁區限制,只能算是拆除不合理的政策束縳,政府實際上還未有甚麼實質的發展建設舉措,又怎能說是已經邁出了重要的一步?而且,撤除禁區早在20多年前已提出,政府拖延至今才落實,最多也只能說是還了欠債,恐怕也不能算是什麼新的舉措。

政府提出發展「北部都會區」,應對這一區域發展有全面及高標準、高規格的規劃,假如政府希望將沙頭角發展成旅遊重鎮,那麼就應該有完整的現代化高科技旅遊區的發展規劃,包括有完整的交通基建規劃,包括酒店、民宿、商店、餐飲,以及文化、旅遊服務配套等各種建設規劃,此外,還須擬定與周邊的深圳、惠州等市的合作計劃等,這樣才能讓市民從沙頭角看到「北部都會區」的發展方向。

政府既然要將北部發展成都會區,又豈能繼續以鄉村的格局發展沙頭角?沙頭角僅僅開放禁區,是遠遠不足夠的,亦不能將落實20多年前已提出的開放禁區,視為邁出建設「北部都會區」的重要一步。

文:文 武

資深傳媒人,曾任企業傳訊高層及在多間報館擔任要職。

*作者文章觀點,不代表堅料網立場

最新文章